要闻丨制造业川企如何做大做强?《规划》来了

发表时间:2022-01-12 17:15

去年,《财富》杂志发布最新世界500强排行榜。新希望控股集团以316.057亿美元位列第390位,这是四川诞生的首个本土世界500强企业。


然而,数据显示,四川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00万户,其中企业数近180万户,企业规模和质量均有较大提升。但与此同时,也面临着制造业总体水平不高、企业整体实力较弱、企业发展动力不足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卡脖子问题突出、产业基础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。


四川应该如何引导企业做专做精、做强做大、做优做久?


近日,省经信厅发布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企业发展规划》,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间四川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、发展目标、重点工程、专项行动。


聚焦制造业   培育优质企业

“十四五”时期,被四川看作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前不久,四川首提“制造业综合实力迈进全国第一方阵”这一目标,并将时间节点设定在2035年。


“出台《规划》,是为了发挥对企业的引导、激励、促进作用,推动资源向符合国家导向的各类重点企业积聚。”省经信厅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解读,《规划》主要以工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为主要规划对象,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,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消耗少、环境影响小、科技含量高、产业效益好、发展可持续的优质企业。


为何聚焦制造业?

“在外部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,我省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带来过早去工业化的风险。”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曾作出分析,四川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8.8%下降到2020年的22.1%,“在制造业还未高端化的现实下,占比下降过早、过快,对产业安全、经济安全都带来较大风险。”


此外,企业创新能力不强,研发创新投入不足,拥有“独门绝技”的创新型企业偏少;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存在隐忧,一旦被“卡脖子”,很容易形成“断点”等,也是四川工业发展的“痛点”。


由此来看,此次出台的《规划》,针对性很强。


“《规划》坚持整体推进,重点突破。聚焦50强工业企业、产业链‘领航’企业、‘贡嘎培优’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”省经信厅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说,《规划》的明确导向是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、率先突破,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各类企业协同发展。


创新发展与绿色低碳,则是《规划》的另外两个关键词。一方面,深化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,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共生。另一方面,《规划》围绕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部署,推动企业节能减排,促进资源循环利用,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。


四大重点工程   八大行动计划

《规划》为四川的企业发展设定了目标——“力争到2025年底,实现全省企业总量和优质企业数量不断扩大,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,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。”具体来说,包括几个方面:企业能级显著提升、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、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、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、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。


力争到2025年底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6.5%以上——记者梳理发现,《规划》提出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四川实际情况,设置合理目标。而部分目标的实现,需要加把劲,“跳起摸高”。


比如,在产业链“领航”企业的培育上,提出到2025年,力争入榜“世界企业500强”2—3家;在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上,提出到2025年底,力争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(产品)30家(项)、“瞪羚”企业400家;在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上,提出到2025年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300家以上。


为此,《规划》提出了四大重点工程、实施八大行动计划。


四大重点工程包括实施产业链“领航”企业培育工程、高成长性企业育成工程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工程、小微企业繁荣工程。八大专项行动包括创新能力提升行动、绿色安全托底行动、数字赋能深化行动、清欠减负惠企行动、管理品质提升行动、融资对接服务行动、企业人才引育行动。


“在创新能力提升上,《规划》鼓励企业参与‘揭榜挂帅’创新攻关,攻克工业母机、高端芯片、基础软件等领域‘卡脖子’关键核心技术。”省经信厅企业处相关负责人说。


在推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上,《规划》提出将引导企业制定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规划,开展碳核算,同时深入推动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,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工厂、绿色低碳产品、绿色低碳供应链。“在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油气化工等行业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示范。”


数字赋能仍然是重点之一。《规划》提出,围绕汽车制造、新材料、钢铁、优质白酒等行业重点企业,加快数字技术全流程应用,培育平台化设计、智能化制造、网络化协同、个性化定制、服务化延伸、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。“鼓励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、智能生产线、共享车间、智慧工厂。”该负责人分析。


而在保障措施上,也将争取国家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、融资担保降费奖补等中央财政专项支持,并用好省级工业发展资金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专项(基金),支持企业跨越发展、兼并重组、协作配套、专精特新发展等。